欢迎访问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活动   >   活动剪影   >   正文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丨舞台剧《禾下乘凉梦》上演科学精神的千年回响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5-17

5月16日,“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活动在烟台职业学院正式启动,其中的思政舞台剧《禾下乘凉梦》引起热烈反响。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博物馆思政之旅吧。

《禾下乘凉梦》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为线索,跨越时空展现其与现代科学家袁隆平的“精神对话”。剧中通过稷下问穗,墨镂天工,燧渡三百年,稻魂照古今四部分,揭示“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科学梦想与“天下衣食富足”的追求,展现中国科学家跨越时代的文明传承与接力。

四幕撷英

稷下问穗

在第一场《稷下问穗》中,宋应昇劝在农田劳作的宋应星学圣贤,但宋应星立志成为“田里的圣贤”,以神农氏为榜样研究五谷种植。他展示稻株籽粒差异,畅想高产稻田。最终,他决定将耕田和制造技艺等实学著成《天工开物》,造福家国和百姓。

青年学生以质朴的表演将《稷下问穗》的场景展现出来,他们倾情的演出将少年科学家的赤诚与担当融于舞台,引发观众共情。

墨镂天工

《墨镂天工》展现了宋应星与两位兄长涂绍煃、宋应昇围绕《天工开物》的创作、出版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穿插了宋应星老年时的回忆与梦境,体现了他们对实用之学的追求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舞台光影切换间,青年演员以富有层次的表演,将跨越时光的学术坚守与手足深情娓娓道来,让观众感

燧渡三百年

这一幕展现了《天工开物》在三百多年后的传承与发展。宋应星从古代的私塾穿越到现代,见证了高铁、飞机、火箭和潜水器等现代科技的成就,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

剧情中巧妙地将古代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的科学理性相结合,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延续和进步。

稻魂照古今

这一幕通过宋应星与袁隆平的时空对话,展现了古代科学家与现代科学家之间的精神传承,以及他们共同的梦想——“天下富足,禾下乘凉”。

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古代科学家与现代科学家之间的精神传承,还深刻地传达了“天下富足,禾下乘凉”的共同梦想,让观众感受到科学的力量和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禾下乘凉梦》不仅是一部精彩的舞台剧,更是一堂生动的科学教育课。从宋应星对农业技术的探索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天工开物》的印刷到高铁、飞机、火箭和潜水器的展示,无一不体现了农业和制造业的进步,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叩响舞台之门:倾听彼心声

当被问到出演《禾下乘凉梦》中老年宋应星这一角色时,24电气4班的仲博文说:“当时特别激动,又深感责任重大。在动作上,要表现出老年时的步履蹒跚,通过顿挫的动作来展现角色的苍老,演好这个角色并不容易,我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

智能制造系24数控2班的周禹成同学出演的是袁隆平院士,他说:“说实话,特别忐忑。袁隆平院士在大家心中是无比崇高的存在,他的贡献惠及全球,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要在舞台上重现他的形象,生怕自己诠释不到位,辜负观众的期待。但同时又特别激动,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会继续加油的。”

经济贸易系23关务的孙梦璐同学作为作为剧中的“摆渡人”连接古今,她说到:“通过我的讲述,宋应星见证了“天工”从人力巧思到量子跃迁。那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也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敬畏,我仿佛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从古至今科学家们为了人类福祉不懈努力的精神传承。”

观看完此次舞台剧的王希昊同学认为很震撼,以前只在课本里学过宋应星和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但是这次在舞台上看到他们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觉像是亲眼见证了科学精神跨越千年,代代传承。

舞台精彩

这部舞台剧激励着每一位观众,尤其是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科学传统,为实现“天下富足,禾下乘凉”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未来,烟台职业学院将坚持文化传承、资源共享、科技创新、数字赋能,让“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亮起来,聚力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博物馆思政育人新阵地,为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培育德才兼备、胸怀天下、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版权所有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2018号 邮编:264670

电话:692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