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活动   >   活动剪影   >   正文

五四团课·思政金课堂②丨周悦:海上问天逐梦苍穹,AI领航智启新篇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5-09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是我们对国家发展的深刻认知,也是我们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定信念。唐代诗人王勃曾诗云:“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七章第三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我们将一同学习领略科技强国征程中展现的硬核力量,见证科技之光如何照亮苍穹。

历史坐标中的硬核跨越

54年前,钱学森在戈壁滩播下“火箭军”的种子;如今,海阳的浪花见证着中国航天的“二次创业”。

接下来,请航小星带我们一起分析海上发射的独特优势。

航小星AI助教:海上发射平台优势:可灵活选位靠近赤道,利用自转增速提升运载能力并降本;发射方位无限制,轨道选择更灵活;残骸落区多为公海,降低安全风险、投保及基建成本。

东方航天港通过热发射技术系统性突破,成功破解商业航天三大卡脖子难题:

01打破地理枷锁:用创新突破“不可能”

当西方专家断言“中国无法突破纬度限制”时,东方航天港把发射场搬到了海上。“东方航天港”发射船在风浪中精准定位,2024年南海任务通过动态调纬度,省12%火箭推力,提升30%极轨卫星入轨精度,启示我们:创新无界,敢想敢闯让“不可能”变 “一定能”!

02突破技术封锁:把“中国芯”攥在手中

面对国外对固体发动机的技术封锁,青年科学家团队用三年时间啃下硬骨头。3.5米直径整体式发动机达500吨推力(相当于举2000辆轿车),推进剂配方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突破,源于90后工程师300天扎根车间,印证:核心技术靠自主创新,方能挺直脊梁!

03降本增效:用改革精神解锁发展密码

当传统发射需要60天时,东方航天港的科研团队创造了9天奇迹。他们首创“三平一垂”测发模式,让火箭组装如“搭积木”般高效。通过发射船复用与模块化生产,单次成本降60%。2023年商业发射量占全国45%,报价仅为国际市场70%,这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

从陆地到海洋的技术突围

“两弹一星”精神到新时代航天精神,技术指标不断突破,但“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始终如一。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生动诠释。

创新维度中的智慧跃迁

如果说硬核科技是航天港的“钢筋铁骨”,那么AI赋能就是它的“智慧大脑”。请航小星带我们进入“在轨智能”的奇幻世界......

航小星AI助教:中国香港青年科创号”卫星,这颗卫星搭载着先进的AI大模型,能够在太空中实时分析台风路径和森林火灾情况,并将数据直接传回地面救灾指挥部,比传统卫星快了整整6小时!”

决策速度:AI实时分析重构应急响应逻辑

传统卫星应急响应需8小时(数据下传30分钟+地面处理4-6小时+人工决策2-3小时),科创号“天枢”AI系统实现星上实时分析,将台风监测应急响应压缩至2小时。2024年“南玛都”台风期间,AI识别3个潜在登陆点,较传统系统提前6小时预警。

效率革命:边缘计算重塑数据处理范式

传统卫星“采集-回传-处理”模式数据处理时延超12小时,科创号搭载星载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农业监测80%数据本地处理。2024年8月东北大豆旱情监测中,卫星边缘计算实时生成3000幅作物长势图,效率提升5倍,助力保险机构48小时内完成2.3亿元理赔。

从制造到智造的AI赋能

AI算法优化的发射窗口与台风预测模型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远见。正如总书记所说,“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民生温度中的价值回归

当我们仰望星空,领略航天科技的壮丽辉煌时,更应将目光投向身边,那些因科技而绽放的温暖笑脸,正是科技力量最温柔的体现。

“航小星,你给我们讲讲东方航天港到底给海阳的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海阳市目前落地21个航天项目,吸引投资271亿元。航天产业已吸纳2000名高技术人才,配套餐饮、物流带动1.5万人的就业,实现了海阳人民在“家门口的高质量就业”。航天港文旅也蓬勃发展,东方航天港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科普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也能触摸到航天梦想。火箭艺术展和航天主题民宿每年创造超过2亿元的旅游收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推动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科技为民”的温暖注脚。从“制造大县”到“航天新城”,海阳的转型正是共同富裕的微观样本。

从产业到生活的幸福蝶变

“东方红一号”到“东方航天港”,变的是技术的高度,不变的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传承!

让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在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努力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在深蓝与苍穹之间留下属于自己的闪耀足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版权所有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2018号 邮编:264670

电话:692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