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压进枪膛的青春子弹,是刻进血脉的军人担当——他们是烟台职业学院退役复学大学生。
脱下军装、重返校园,带着军营淬炼的坚毅品格,在“博学、强能、修身、立业”的校训中续写新章。从迷彩方阵到书香课堂,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报国之志。
今天,让我们走近烟职退役复学学子们的滚烫故事,倾听他们在雪域高原、南海前哨、装甲洪流、飞行跑道、戈壁风沙中淬炼的青春,汲取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进力量!
我爱祖国的蓝天 守护战鹰与军令齐飞
刘彧,信息工程系23级人工智能班学生,曾服役于空军航空兵。“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要问我飞行员爱什么?我爱祖国的蓝天”——这是我们航空兵广为传唱的歌曲,虽然不是天之骄子,但作为一名机务兵,我深深热爱祖国的蓝天,在破晓的机场跑道,我亲手放飞战鹰,护卫祖国领空。

初入战场:
啃透规章的三个月攻坚战
厚重的法规手册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图,曾让我对机务岗位望而生畏。那些密密麻麻的参数标准、精确到毫米的检查规范,需要在三个月内全部烂熟于心。记得第一次模拟考试,89分的成绩换来教员严厉的批评。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个深夜,我们反复背诵维修条例,用模型飞机练习拆装流程,直到每个动作都形成肌肉记忆。最终结业时,所有人都以95分以上的成绩通过考核,而这只是成为合格机务兵的起点。
晨昏定检:
用汗水丈量责任的刻度
真正的考验来自实战。每周至少三天的战斗机定检日,我们要在凌晨四点的黑暗中集结。当整座机场还笼罩在薄雾里,机务分队已打着手电筒,对飞机的每一寸蒙皮、每一根管线进行细致检查。夏天,机身表面温度超过50摄氏度,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浸透的工作服被烈日烤出层层盐渍;冬天,金属零件冷得刺骨,我们即便戴着防冻手套,手指仍被冻得发麻。但没人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任何一个螺丝的松动、一处密封胶的开裂,都可能在万米高空酿成大祸。

飞行日更是争分夺秒的战场。我们要在飞行员登机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从航电系统调试到燃油加注,每个环节都要精准无误。有次执行紧急任务,我们顶着狂风暴雨完成飞机抢修,浑身湿透却顾不上换衣服,直到目送战机安全升空才松了口气。等结束工作返回宿舍时,月亮早已爬上中天,而第二天清晨,又将是新一轮的战斗。
无声荣耀:
藏在机翼下的守护勋章
这些年,我看过无数次飞机划破晨曦,也见过数不清的星光伴我归营。每当看到自己维护的战机平安起降,那份成就感便油然而生。作为机务兵,我们是藏在机翼下的守护者,用专业和坚守,为每一次飞行保驾护航。这段经历教会我的,不仅是严谨的工作态度,更是对责任二字最深刻的诠释——无论任务轻重,唯有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才能在平凡中铸就不凡。这不仅是军旅生涯的准则,更是我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技术突围:
转型征程上力求变道超车
作为专科生退役复学,我清楚学历短板,但更相信“手艺吃饭”的硬道理——在航空兵部队当机械员时,我靠维修战机的一技之长成为连队骨干;现在主攻人工智能技术,就瞄准“工业机器人运维”“智能设备调试”等实操型岗位发力。每天跟着老师泡实训室,拆解调试机械臂、编写基础控制程序,像当年研究战机电路图一样吃透设备原理,课余时间考取“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职业证书,用“专科生+退役军人+技术能手”三重标签增强竞争力。

【携笔从戎 筑梦烟职】
怀饮水思源之心,抱爱国荣校之志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五条规定: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2025年下半年征兵火热进行中
号角已吹响!
请以青春之名,赴军营之约
在摸爬滚打中淬炼成钢
在边关冷月中守望山河
祖国在召唤,火热军营等你来
【应征报名咨询地址和咨询电话】
办公楼310办公室
0535-692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