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正文

五四团课·思政金课堂⑧丨菅铭宇:“海”阔凭“耕”跃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5-15

“海”阔凭“耕”跃

“耕海一号”的高质量发展奇旅

同学们,今天带大家踏上一场特别的旅程,去探寻位于烟台的“耕海一号”——全国首座集综合性、示范性于一体的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的奥秘。出发前,先记住三个神秘数字:15、60、1500,想想给它们加上计量单位,会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和小旗一同开启这场奇妙之旅。

“耕”破传统:变“靠海吃海”为“耕海养海”

“耕海一号”的诞生,有着重要的时代背景。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示“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于是在2019年,山东获批开展国内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耕海一号”应时而生,如今还成为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山东标准”唯一试点项目,它的发展和课本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内容紧密相关。

现在揭晓第一个数字的答案,15代表“耕海一号”一次能养鱼15万公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和传统渔业又有什么区别?

“耕海一号”采用精品高效、科技智慧的生产方式。它的海上花瓣由三个养殖网箱旋转组合,总养殖体积达3万立方米。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传统人工投喂难以实现,“耕海一号”配备的自动投饵设备,能依据风向、海水流动情况精准投喂。而且,水下巡检机器人等无人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深海养殖。这些智能化手段,让饲料浪费损失降低80%,用工成本减少60%。

这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耕海一号”通过科技赋能,突破传统养鱼方式的局限,实现渔业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高效化,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耕”守绿色:变“资源消耗”为“低碳环保”

第二个数字60,代表“耕海一号”碳排放量降低了60%。站在栈桥部分,能看到大风车和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单晶光伏板。这3台风力发电装置和930块光伏板的发电量,达到整个平台用电量的30%,既满足日常照明,又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接着来到天然集鱼区,“耕海一号”投放了3.7万空方的人工鱼礁,为贝类、藻类搭建了“家”,也为鱼类打造了繁殖、生长、躲避天敌的理想场所。在探索“贝—藻—参”等多营养层次立体养殖时,贝类还能捕获海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有助于海洋生态修复。

大家可能会担心,建在海上的平台产生的污物会不会污染海洋?别担心,“耕海一号”配备和南极长城站同款的防污处理系统,平台产生的污物由专门的污水处理船运送到指定陆地码头,排入全市污水管网,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

“耕海一号”上层利用风力发电等技术解决能源问题,中层通过生态循环与蓝碳技术实现低碳养鱼,下层借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排污,构成一个立体生态系统,实现传统海洋经济向绿色海洋经济的突破,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耕”筑共享:变“单一经营”为“多元融合”

最后一个数字1500,是“耕海一号”在烟台安置的就业人数。“耕海一号”可不只是渔业养殖基地,它还是集智慧渔业、海洋科研、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它的二期工程“海洋之星”有七层建筑,里面有海洋科普馆、酒店、海景餐厅等设施。室外的五个甲板空间,也被打造成不同主题的休闲娱乐场所。“耕海一号”将休闲渔业与海洋旅游融合,开创“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休闲体验新业态,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年产值达3000万元。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耕海一号”通过一、三产业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单一产业局限,让更多人参与海洋经济发展,共享海洋发展红利,在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发展成果更广泛、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同学们,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牧场建设是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通过这次对“耕海一号”的探秘,我们深切感受到创新、绿色、共享三大理念在海洋牧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耕海一号”耕的是海,种的是未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以“耕海一号”为舟,以新发展理念为帆,向着“海洋强国”的蓝图破浪前行,书写属于中国青年的“蔚蓝答案”!



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版权所有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2018号 邮编:264670

电话:692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