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烟台蓬莱丘山谷,有这样一群“紫色精灵”,在他们的跳跃间,荒山野岭变成蜿蜒庄园,贫瘠山村变成旅游胜地,乡村面貌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起来、好起来,丘山谷也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的重要实践成果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山东作为农业大省,“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天,让我们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六章第四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让我们一起走入丘山山谷,探究乡村振兴的紫色奥秘!
产业兴旺:藤蔓上的“黄金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
“十四五” 规划提出后,山东省将葡萄酒产业纳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村集体将土地流转给酒庄,并收取租金,酒庄再雇佣村民打理葡萄园,实现“产业带乡村、酒庄带农庄、农民变工人”的转变。

“丘山成岳·‘红’酒飘香”党建品牌带动下,丘山谷奏出一曲三产融合、区域共富的“奋进歌”。片区统领区域内8个村、7个国际高端酒庄、100多家配套企业和文旅项目工作。

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在丘山谷,小葡萄撬动了大产业,乡村振兴的紫色密码被丘山谷村民牢牢握在了手里。
乡风文明:酒香里的诗与远方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和灵魂所在。关于建设文明乡风,丘山谷村民们很有发言权。

村民们自觉摒弃不文明生活习惯,主动移风易俗。建设“丘山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农民丰收节文艺演出、开展“迎新年寻年味”文化集市、召开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大家在活动中成为新时代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和“代言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之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让老百姓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就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生态优先:梯田里的绿色答卷
“看得见山水,才能留得住乡愁”,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丘山谷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生态“筑基”、以产业“塑形”、以制度赋能,念好 “山字经”、做活“水文章”、写好“绿答卷”。

打造生态乡村,丘山谷创新“生态化种植+低碳化生产”模式。丘山脚下,30公顷的葡萄园被划分为360块梯田,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酒庄周边保留原生植被,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酿酒后的葡萄皮渣也用于有机肥生产,实现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型生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是丘山谷大步发展的前进标尺,也是丘山谷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治理创新:共富路上的基层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建成“有神气、有仙气、有土气、有洋气”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丘山谷这样做。

曾经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网格员起了大作用,而在仙境“e网通”,数字化、现代化乡村治理蓝图正徐徐铺展。
在“积分超市”,村民们将参与村子建设、主动移风易俗、参加环境整治获得的积分,兑换成生活用品,积分成为村民主动参与村庄建设的“助推器”“计量表”,真正实现“小积分”汇聚“大动能”。
同时,丘山谷积极与高校合作开设“田间课堂”,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老农人学起来直播带货、科学养殖,新农人建起了乡村民宿、搞起了酒庄艺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丘山路径”。

在丘山谷,我们从一棵葡萄树,看到乡村产业振兴的紫色密码;从一杯葡萄酒,看到乡村文化振兴的紫色纽带;从一座葡萄酒庄,看到乡村全面振兴的紫色引擎。这不仅是葡萄藤上的经济奇迹,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板,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让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续写更多“紫色传奇”,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