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知道,雷锋年轻的生命因为一场意外,永远定格在了22岁。但雷锋精神却如同和煦的春风,跨越时空的阻隔,在神州大地上生生不息地流转和传递,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中华儿女。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本次系列活动的最后一期,共同将雷锋精神的火种传递下去,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和乔安山准备一起去九连驻地洗车,碰巧这段时间道路上行人少,正是锻炼乔安山驾车的好机会,雷锋就让乔安山开车。乔安山的驾驶技术并不熟练,雷锋站在车的左前方指挥他往前开,乔安山突然加大了油门,汽车后轮把立在门左边的一根柞木杆子撞倒了,碰巧砸在雷锋的右太阳穴处。雷锋当场就倒在地上,附近的战友看见雷锋倒在地上,急忙上前把他抱了起来,发现雷锋的耳朵和鼻孔都出血了,连长赶紧派人开车把雷锋送到了抚顺望花区的西部医院。医生诊断:“伤势很重。是颅骨骨折,内部出血。有生命危险。”医院抽调最好的医务人员抢救雷锋,尽管大家做了很多努力,还是没有出现转机。院长拿起听诊器在胸前做了最后的诊断,他惋惜地摇了摇头。这时是1962年8月15日12时5分。在场的人顿时失声痛哭,悲痛欲绝。雷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定格在他灿烂的微笑中!

1962年8月16日清晨,抚顺广播电台广播了雷锋因公牺牲的消息。8月17日下午1点,“公祭雷锋同志大会”在抚顺市望花区区委礼堂举行。前来祭奠的群众很多,礼堂挤不下,就往院子里站,最后蔓延到大街上。群众自动地戴上了白花和黑纱,跟随在车队后面,浩浩荡荡。当时只有70万人的抚顺,就有10万人以上给雷锋送葬,成为抚顺历史上少有的壮观场面。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刊出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毛主席给雷锋题词的公布,真正掀起了全国学习雷锋的高潮。以后几十年直至今天,雷锋成为影响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的道德榜样。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要学习雷锋精神?我想是因为雷锋精神是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干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是忠诚担当的爱国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让我们向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学习,以实际行动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弘扬者和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