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士兵雷锋
勤俭节约树标杆
AI带您重温雷锋故事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上一期我们了解了肯吃苦、能吃苦的雷锋在焦化厂的突出贡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雷锋的故事。

雷锋在弓长岭焦化厂工作的第四个月,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焦化厂也要征兵。雷锋得知这个消息,写了激情澎湃的文章《我决心应招》,发表在《矿报》上。雷锋先通过发表文章让人们知道自己的决心,接下来就是付诸行动了。找领导汇报、到征兵地了解情况,雷锋在焦化厂和兵役局之间几经辗转,积极表现、主动争取,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军人。

雷锋就是雷锋,到了部队,他乐于奉献、勤俭节约的品质影响了更多的人。20世纪60年代,国家号召大家增产节约、艰苦奋斗。雷锋刚入伍不久,就自己动手,用废木头钉了个“节约箱”,平时出门只要遇到什么钉子、破瓶子、破罐子、牙膏皮、螺丝帽、废旧边角料等统统捡回来放到箱子里。积攒多了,就分门别类加工处理,凡是能修修补补有利用价值的,都保存好。修车、修工具的时候能用的就用,尽量为国家节约开支,做到物尽其用。把不能用的拿到废品回收站卖掉,把得来的钱充公。

雷锋当时在部队开的汽车是苏联嘎斯51的13号卡车,是“耗油大王”,雷锋经常带领全班在山区行车,他动脑筋想办法为国家节约每一滴油,节省每一分钱,行车26000公里,变成了节约车,为此他经常向战友们介绍安全行车和节油经验。在雷锋的带动下,运输连其他班也相继建立了“节约箱”。
雷锋的节约箱,让雷锋在部队里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标杆,也成为雷锋精神的一个标志性的见证,不断在各地展出,非常符合当时国家号召节约的形势。雷锋去世后,节约箱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了。
同学们,涓涓细流积少成多,定能汇聚澎湃不息的大江大河。本期雷锋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谁,再普通的善行,坚持不懈就能谱写不普通的壮举;不管在哪,再平凡的岗位,恪尽职守也能成为不平凡的楷模。本期雷锋的故事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