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
——不做书呆子
AI带您重温雷锋故事
科技赋能,精神永恒。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校团委创新宣传形式,特别推出“AI带您重温雷锋故事”系列活动。AI与你相约,让我们一起翻开雷锋的故事篇章,从那些质朴而真挚的点滴中,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春意盎然的雷锋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一起重温雷锋的故事。今天故事的主题是《学生雷锋——不做书呆子》。

雷锋上了六年小学,一共换了五所学校,但是不管在哪所学校,他都过得充实而快乐。那时候能上小学,就相当于是乡里的知识分子了。雷锋每天上学从家里到学校有十多里路,来回要二十多里路,他每天起早贪黑上学,回到家还经常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学唱歌、学跳舞、学普通话、参加演讲比赛甚至搞“小科研”,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都少不了他,学校外的公益活动,他也都积极主动帮忙。说起这个小家伙,每个人嘴里一定会有那个词:活跃!
雷锋的最高身高只有1.54米。一次学校要组建腰鼓队,起初老师因为他个子太矮,没有选他。雷锋很着急,就向老师主动要求,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后来他成为腰鼓队最活跃的分子,每次校外活动,人们都会看到一个特别显眼的小不点儿,背着一面大大的皮鼓,精神抖擞地走在队列中。

雷锋每取得一点点进步,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学习成绩一般,但并不代表贡献一般,他是典型的活学活用人才。他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不做书呆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雷锋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在实践中成长和贡献。优秀的品质让他在人生的路上结了很多善缘,也成就了日后的雷锋。

那么,即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雷锋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相约下一个雷锋的故事,感悟成长中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