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工作水平,为辅导员学习、论坛创造条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12月12日上午,由学生处(团委)组织的第二届辅导员工作论坛在办公楼一楼报告厅举行。
本次辅导员工作论坛的主题是:科学研究,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本次论坛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组讨论。全院学工人员分为四组,分别围绕大学生日常管理、大学生发展指导、优秀学生组织建设和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四个专题,结合日常的管理工作,从“6S”管理、辅导员谈心谈话技巧、指导学生的学涯规划、正确对待新媒体、学生社团建设、班委会、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作用的发挥、辅导员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辅导员个人形象修炼等八个切入点展开了分组讨论。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谈感受、说想法、提问题、讲思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生工作案例,一道道困惑大家的学生问题摆在了面前。大家从问题出发,共同分析问题的根源,献计献策共同梳理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一阶段分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出了一名主发言人在第二阶段的论坛会上汇报本组的成果。
论坛第二阶段为集中交流学习。四个小组的发言人分别结合我院大学生思想工作的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用身边鲜明的案例,清晰的背景资料,典型生动的事件,用情叙事,以理服人,深入浅出地对论坛题目进行分析。第一组的李云霞老师以《6S刚性制度管理与辅导员柔性管理的契合》为题,认为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应当对学生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的加强其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坚持6S刚性制度管理和辅导员柔性管理双管齐下的管理措施,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人生进行导航与启迪。第二组的刘钰老师以《以专业学习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的学涯规划》为题,认为指导学生学涯规划,以专业学习为切入点,是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学涯规划,实施分阶动态管理,是必要手段;指导学生学涯规划,多手段维持践行规划动力,是共同挑战。第三组的范琳老师以《社团荟萃,百花争艳,促学院铮铮辉煌》为题,认为高校学生社团、学生会、班委会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当对其进一步进行投入关注和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新世纪绽放在高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第四组的孙耀老师以《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完善个人形象素质》为题,认为辅导员要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就必然要提高科研能力。举办辅导员科研专题讲座、成立科研小组,实行导师制、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自觉性,坚持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原则去分析、研究学生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辅导员的转换。另外对辅导员的内外素质的修炼也提出了一些工作思路。例如:坚定信念,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改善专业能力,由“杂家”走向“专家”;提升品德修养、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坚持学习,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尊重关心学生,行为示范表率。
交流发言结束后,学生处(团委)刘会忠处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他认为本次辅导员工作论坛为全院学工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学习的平台,在全院学工队伍中形成了学习研究、论坛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另外,刘处长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对今后学生工作和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工作。包括 “中国梦”宣传教育、着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3.提高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4.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几点要求(1)守制度、按程序,讲方法;(2)努力提升工作层次;(3)注重学习研究和自身提高;(4)处理好工作关系;(5)要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