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院专职辅导员潘树龙荣获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3-12-10

   潘树龙,男,198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毕业于鲁东大学,2005年7月到烟台职业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2007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工作至今,先后担任过23个班级辅导员。曾获2008年、2010年、2012年烟台职业学院优秀辅导员、2011年先进教育工作者、2012年“学雷锋”先进个人、烟台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烟台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

   从事辅导员工作八年来,他紧紧围绕学校领导的工作部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是根本、服务是基础、发展是核心、引导是途径”的指导思想,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遵循规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工作很忙,很累,但他总能从容自信的面对学生。学生们都说:我们导员忙得像一只陀螺,但转得很优雅。这是因为他采用了问卷调查、集体座谈、走访宿舍、个别谈话的方式及时获取了大量的学生信息,实时掌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

    针对大一学生有“三性”(盲目性、服从性、可塑性)、“三差”(自我管理差、适应能力差、自学性差)。他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等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心理的转变。

    针对大二学生已对周围的环境比较熟悉,思想活跃,接受社会的信息比较多,往往容易出现专业思想动摇的问题,他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增强适应能力,全面发展自己。

    针对大三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和“务实”,对个人的前途考虑得比较多,学习有所放松,纪律也有所涣散,他注意发挥和强化激励机制,加强纪律教育,抓好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二、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通过年级会、班会、学生干部例会、走访宿舍、针对专业特点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集体辅导。对共性的问题集体探讨,集体解决。主要通过面对面单独谈话、单独布置工作任务,利用互联网现代化快捷方式,如电子邮件、建立QQ群、手机聊天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对班级的“两头人”进行个体辅导。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加强了班级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班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另一方面,重视了对后进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贫困生的教育,因人制宜,为他们解除思想包袱,解决实际问题。

    三、倾情投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辅导员是学生的成长导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将影响学生一生。他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生活感悟和工作阅历优势,将掌握的工作理念及管理经验运用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形成了独具匠心、效果显著的工作风格。

    自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校,放在了学生身上。平时,除了吃饭、睡觉,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在学生中间。特别是在2009年甲流疫情严峻期间,潘树龙更是全天24小时在校。由于学院封校,学生情绪波动甚至有的被隔离,他除完成日常工作以外,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更是放弃了休息时间,一直坚守在学校和同学们中间。

    对于学生的想法,他都努力换位思考,体会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下的心理,达到谈心的有效结果。在他的心目中,学生从来都不只是工作的对象,而早已成为与他的生活生命融为一体的朋友。工作几年来,每年他跟他所带的每名学生家长都通过至少一次电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境况和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大三即将毕业和家长的最后一次通话时,一方面感谢家长对学校和对辅导员工作的支持,以及凭自己这三年对学生的了解,给家长提出对学生未来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这一联系制的建立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家长,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很多家长在电话那头都感动得留下了眼泪。一位甘肃学生家长在电话中说道:“在填报烟台职业学院时,全家人心里都十分的担心,因为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但孩子通过在烟台职业学院的学习后,我们发现孩子已变成了一个成熟、懂事的大人。这一切说明了烟台职业学院是一个好学校,我们没选错。相信这与老师的教育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分不开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感谢您。”;还有一位淄博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的家长说道:“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如此的熟悉和了解,使我们感受到了烟台职业学院严谨的校风、学风,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和老师我们放心!”另一位青岛学生家长在与我们交谈中,对潘树龙老师提出的“先做人、后做事”感慨万分。至今,很多学生和家长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还会电话咨询他。     

    四、扶危助困,用真情关爱学生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如何解决贫困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开展贫困生工作中,他把解决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与思想教育结合,注意了贫困生资助的途径与方式。

    在开学之初,他通过生活组的学生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了解和调查,及时掌握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其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在情感上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为了做好“奖贷助”工作,他制定出贫困生的评定细则,并由生活组的成员及班级骨干组成评定小组,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困难程度评议,更准确掌握各个班级贫困生的情况。

    他尤其关心贫困学生的成长、学习和生活,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宿舍、班级,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发现个别的学生家境贫寒,生活费短缺,每顿饭都是1至2元的菜加2个馒头。针对这一情况,他不仅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贫困生,还想方设法动员、劝说身边好友、亲戚、同事为贫困学生解决最基本的生活费。有一次,2009级应用技术二班贫困生郭文敏将其同乡好友十余人的返家包车费遗失,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积蓄解决了她们一行人员的返家路费,并在校园内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找回了丢失的钱包。又有一次2008级应用一班学生汤鲁杰不慎摔伤后脑昏迷,他及时将其送往医院,医生确诊脑出血,建议立即进行手术,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而远在德州的学生家长无法及时赶到。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方面垫付手术费用,一方面在征得该生家长同意后承担监护人的责任在手术单上签字,并整晚陪护在医院,直到第二天该生家长到来。

    八年,弹指一挥,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骨干辅导员。八年,他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一批批的学生成为社会各行业的栋梁之才。潘树龙同志,作为一名辅导员,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灿烂的育人篇章!

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处(团委)版权所有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2018号 邮编:264670

电话:692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