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含甲醛”“吸烟预防老年痴呆”“喝醋可以软化血管”等,这些貌似专业的伪科普短视频,打着科学旗号,不仅传播错误知识,甚至可能误导患者,延误治疗时机,损害身心健康
普法案例
一名50多岁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因为轻信“网络专家”的话,拒绝服用医生开的处方药,后因突发脑溢血差点丢了性命,最终留下了严重后遗症。


案例解析
言之普法课堂提醒您:“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理性思考,提升鉴别能力。”
1.
培养理性思维。对“伪科普”等谣言保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2.
警惕购买链接。买到虚假产品,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投诉,另外也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还可以通过法院起诉维权。
3.
拒绝散布谣言。编造、散布谣言是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包围,伪科普,这个看似无害实则危害甚大的“信息毒瘤”,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认知边界。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知识的守护者,学会识别并抵制“伪科普”的侵扰。共同守护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知识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