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或听到“假一赔三”“假一赔十”,同样是买到假货,为什么赔偿方式不一样?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普法案例
“我买了一个新iPhone,收货时发现有多处划痕,明显是旧货,可以要求商家假一赔三吗?”
“我买了一瓶假茅台,是不是可以要求商家假一赔十呢?”


案例解析
言之普法课堂提醒您:“假冒伪劣须严打,过期食品莫沾唇。”
那么究竟哪些情况
适用“假一赔三”
哪些情况适用“假一赔十”呢?

维权途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般来说我们优先协商解决,协商未果,可以拨打12315投诉电话,或者向行政机关申诉,例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最后才考虑向法院诉讼。
“假一赔十”作为商家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其真实性与有效性应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在法治的阳光下,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繁荣的消费市场。